他和科研最美的时光--记法学院博士后罗立国

发布人: 胡方舟 | 发布时间: 2015-12-01 | 阅读数:

法学院一楼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排书架。

这是法学院博士后罗立国两年来工作的场所。如果没有早上这场课题汇报讨论会,这一天仍是以该办公室为中心展开。

八点十分,罗老师收拾好电脑、带上他最近初步完成的一项课题成果,驱车前往市知识产权局,同行者还有他的合作导师林秀芹教授。

作为厦门市知识产权局委托课题“厦门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的主要成员,数月间,他在手头四项课题中穿梭行走,看了很多材料,做了很多调研,也进行了很多次头脑风暴,今天,他拿着这本精心准备的报告前往汇报,当然,也希望征求多方意见,继续深入并完善。

从厦门市“十二五”知识产权事业现状回顾及评价问题到“十三五”规划需要如何设计问题,从知识产权强市理论到 政策建议,两个半小时下来,罗老师的笔记密密麻麻。“这趟还是来得很值,专家们从各个不同角度给了我很多意见,深受启发。”接下来的一个月,是他进行最后 修改完善的期限。

“功底扎实,上进努力,绝对是个好苗子。”提起罗立国博士进站,林秀芹赞赏有加。

厦门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课题汇报

这应该算是他两年的博士后生涯的工作常态。承接课题,潜心科研,接的活一直没断过。在他的时刻表里,似乎没有 工作日与周末明显的区分。在科研的世界里,除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很多时候也特别期待灵感的光临。“文思泉涌的时候,黑夜可以是白昼,白昼也可以是黑夜。停 笔,就像刚刚进行了一场有氧运动,酣畅淋漓。”眉目间,罗老师神采飞扬。

从博士后公寓走到办公室,不过十来分钟的时间。这十来分钟,是他调整心绪迎接新一天科研工作的独有时刻。而很多点子也是在这段不长的道路中迸发而来,比如关于知识产权诉讼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的选题。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也兴奋了好一阵,接着开始着手查看前人研究成果以及一些相关材料,判断选题是否可行。多年的学术素养让他可以从容应对接下来也许不那么有趣的“做学问”。

“科研也没啥窍门,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一句话轻描淡写,却又说尽两年间科研工作的真相。

与院团委老师电话沟通院十大歌手事宜

理工背景出身,在企业工作过一年,继而回到学校,将所学所经历的与现今研究方向相结合,潜心学术。两年来,他 不断地汲取养分,包括去管理学院旁听《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也不断地产出好成果。承担5项课题,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近10项课题,数篇论文(其中一类 核心期刊2篇),一份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一本专著,硕果累累。

“我和我的科研,这真是一段最美的时光。”说这话的时候罗老师似乎还带着点陶醉。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调剂”。比如下午四点在学院咖啡厅和几个研究生的碰头会。即将出站留校任教,罗老师与这几个同学一起讨论课题进展,安排下一步工作。还比如由罗老师一直在主抓的与材料学院共建的“理工知识产权双学士创新实验班”。

两场会下来,已是日暮。晚上上课的铃声响起,他的一天却并未结束:“等会回去还要整理下早上专家们提出的问题。”

罗老师与学生讨论课题进展

采访手记:

博士后是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每个个体当然有所不同。可是我想,总有一些共性在里头,比如罗老师所说的耐得住寂寞,比如不断地汲取养分立好根基也不断地枝繁叶茂。

他很感恩学校给他的工作条件,也很努力地要为自己的学术领域开疆辟土。两年期满即将出站,他还会继续留在这个美丽的学校从教。

儒雅如他,亲切如他,纯净如他,对着未来,满心憧憬。

告别罗老师,我特地走了一段他常走的路,花香满径。我想,罗老师的生活轨迹里,也许有时只是一张方桌,也许常常是几点一线,可是方寸间,有着一片大世界。

  (文/宣传部 欧阳桂莲)

上一条:法学院“法学先锋”培训班学员学习谷文昌精神

下一条:法学院教职工参加2015教职工趣味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