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外交部领事司调研员许育红博士在Beat365亚洲版官网做了题为《从宏观国际法学视角看中国领事保护实践》的学术讲座,许育红调研员结合自身多年领事工作的丰富经验,从宏观国际法的视角向大家介绍了中国领事保护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讲座伊始,许育红调研员简要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结合在外国领事馆工作中经历的具体案例,向大家介绍了领事工作的内容以及法律尤其是国际法在领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主题报告部分,许育红调研员首先从领事制度演进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领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领事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产生于西罗马时期的商业活动,15世纪领事裁判权制度在土耳其产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领事裁判权制度最终消亡,而其他相关的领事制度延续至今。随后,许育红调研员从宏观国际法的视角分别介绍了新中国领事外交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以国际公法为视角,建国初期中国主张“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以及“废除领事裁判权特权”,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关系,之后1953年在国际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部成立领事司后,开创了同未建交的美国通过谈判成功行使领事保护职权的先例。同东南亚国家处理华侨双重国籍问题、2011年利比亚撤侨、2015年也门撤侨,这些都是中国领事保护的成功实践。以国际私法为视角,许育红调研员介绍了列支敦士登政府对诺特包姆实施外交保护案和中国在对外交往的领事实践中运用领事证明援引冲突规范保护中国公民在居住国民事权利的具体案例,向在座师生介绍了国际私法与领事保护的密切联系。在以国际经济法为视角的介绍中,许育红调研员以湖广铁路债券案说明了国家财产豁免、国家恶债不继承等国际法原则。最后,许育红调研员表示,领事制度起源于人类结束原始社会之后追求公平正义的初心,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各个方面,现代国际社会将领事和外交合二为一,体现了人类对于发展和繁荣的不懈追求,未来领事保护应是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
与会师生就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与许育红调研员进行了交流,也就国际公法中外交特权和领事特权在实践中的具体区别进行了严谨的学术探讨。许育红调研员通过精彩的分享,向在座师生展现了外交人高尚的爱国情怀,不懈的奋斗精神,以及勤奋的研究精神,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文/赵宇
图/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