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中午,在我院B523如期举行“助力法律人”学术午餐,本次讨论会的主题是“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作为与国家战略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相衔接的一项教育培养项目,对促进学生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加本次学术午餐的教师有27人,国际法教研室的龚宇老师为在场青椒们介绍了该培养计划的来龙去脉以及相关高校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现状。
由于全国各高校对该培养计划发展程度不一致,龚宇老师通过对西南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几所发展相对成熟的高校进行研究和对比,概括出了几所高校现行的两种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种是单独设实验班的模式,如清华大学的法学国际班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国际组织班,还有一种是设置相关学分模块的模式。其共同点是实务性非常明显,培训老师是学校向外界聘请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培养的学生也是经过层层选拔,因此其卓越人才计划无论是针对的对象还是培养方向都非常明显。龚宇老师指出我校法学院作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正在探索建设中。
如何在我校法学院探索出一套相对完善和可期待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当务之急,在场的老师们纷纷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对我校卓越法律人计划的培养方向、课程设计以及对该培养计划完成效果的衡量指标、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该计划的局限性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朱炎生副院长也简单介绍了我院目前正商议之中的与国外高校的合作项目,各位老师也针对我院可操作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周蕾、郭锦星两位副书记也积极参加了讨论。本次讨论会在老师们思想火花的碰撞中落下了帷幕,在观点纷纭中老师们也备受启迪。